8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经迹社行省外调研小队在指导老师唐丽坤的带领下,队员王宏蕾、杨静、杜玉佳一行赴宁波市鄞州区,与江城社区书记陈建寅和划船社区社工代表潘芬莉进行了深度学习调研。
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新篇章:江城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队首站抵达了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江城社区,该社区居民人员流动性大且多为高知青年群体,社区通过“组织号召、网格发动、数字贯通”的全域化、立体式动员模式,发掘各行各业青年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网”尽其用、各展所长的强大合力,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团组织战斗力。社区书记陈建寅曾获宁波市优秀青年称号,扎根基层15年,带领社区获“浙江省民主法治社区”“星级社区综合服务体”等省、市级荣誉50多项。陈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社区社工持证率达80%且队伍年轻化,通过对外打通商圈与住宅区的壁垒,对内提出社工网格化,网格社工全科化的要求,结合社区数字化平台的运作机制,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真正做到社区减负,展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年轻化社区治理中的强大潜力和显著成效。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就社工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等问题与陈书记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了江城社区社工晋升机制及发展前景,真正做到优化社区服务流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队员们纷纷表示,江城社区的数字化治理模式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实践队员学习江城社区社工队伍建设现状 杜玉佳摄
江城社区调研合影 杜玉佳摄
领航社区服务新境界:俞复玲'365工作法'与名师工作室的头雁效应
实践队深入访谈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学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前宁波市鄞州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的“365社区服务工作法”。社工代表潘芬莉向实践队队员们介绍,俞复玲书记始终坚持“用真诚的心服务居民的事,用婆婆的嘴温暖居民的心,用毛驴的腿深入居民的家,用橡皮的肚包容居民的怨”的工作理念,从社区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俞复玲又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宁波市鄞州区百丈(划船)党建综合示范区联合党委书记,创建了俞复玲名师工作室,转身变为课堂上的“俞老师”。这个身份赋予她一项新的重点工作:带出更多优秀社区工作者。俞复玲将收集到的30个社区治理案例汇编成教材,课也越上越生动。如今,已有5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工作者到俞复玲名师工作室学习,有千余人成为业务骨干、160余人走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这不仅提升了社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还增强了整个社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践队员们认为是提升社工工作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实践队员参观俞复玲工作室 杜玉佳摄
实践队员与社工代表潘芬莉交流 杜玉佳摄
经过此次调研,经迹社行实践队不仅深入了解了数字化在社区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和成效,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基层社工在推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员杜玉佳表示:“这次调研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此次调研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接下来,实践队将再次启程,继续在宁波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探索社区工作者的培养之道,以期为我国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贡献更多青春的智慧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