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韩家寨展开调研

发布人:何甜甜发布时间:2022-01-20浏览次数:153

“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唐朝诗人郑谷的一首《蜡烛》将中国传统红烛描绘得入木三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红烛这一传统工艺也几近面临失传的困境。为深入了解黄岛区传统工艺发展现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118日,走向振兴实践队前往韩家寨调研红烛文化。

图为正在晾晒的红烛 刘向伟摄

18日上午,实践队队员抵达韩家寨。队员们来到李常胜家,观摩了红烛的制作过程。队员王冠晰注意到一根被点燃的手工蜡烛火苗高度最高能达到近7厘米且蜡油不会流到蜡烛外部。老一辈相信,蜡烛油全流外边不讲究也不吉祥,可我们常见的蜡烛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棉芯软,燃烧的时候会来回晃,但这种手工蜡烛的棉芯是芦苇杆,烧的时候也是直立的。”李常胜解答了他的疑问。到了题字的环节,李常胜请队员尝试一下,经过指导,队长王瑞崟在红烛上题下了“走向振兴”四字。最后当实践队员询问手艺传承现状时,李常胜这样回答道:自家孩子确实不愿意接手,可能等到下一代,家里就没有人做手工蜡烛了。但是我希望能坚持就坚持吧,不光是这个手艺,还有一些老传统老习俗,真希望能别丢了。实践过后,王瑞崟感慨:“红烛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因为制作成本高,无人继承等问题可能会被机器取代,这实属可惜,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红烛可以得到保护和继承。”

实践队员和李常胜一家合影 刘向伟摄

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走向振兴实践队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手工艺,学习手工艺人谦逊、低调、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未来团队成员将从自身出发,做传统文化传承的代言人,为文化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